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

端午節與你有約 走!到南屯踩街去

全家總動員,歡樂慶端午。
扣扣響的4人木屐,帶動出喧鬧無比的老街懷舊氣氛。
快哇!擁抱對方,同心協力。

資料來源:《悅讀大臺中》2011年6月號/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   撰文、圖/2011-06-05

想體驗臺中特有的端午氣氛嗎?今年端午就到南屯老街參加踩街活動吧! 這個傳統民間活動有回味傳統習俗,緬懷先民的意義, 鼓勵著大家若能在端午節正中午勤奮努力,必可以為今年帶來大豐收。

民間習俗中,端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芒種(國曆6月5日~20日,屬夏季節氣)前後最熱鬧的節日,與中秋節和農曆春節,並稱一年三大節。端午節又稱為「重五」,臺灣人也稱為「五日節」或「五月節」,古人稱5月是「百毒之月」,在這盛暑季節,各類蚊蟲肆虐,家家戶戶會在門前插上艾草、菖蒲與榕樹葉,以驅除蚊蟲與避邪。當全國人民在熱鬧慶祝端午節的同時,在地的南屯人,更以勉懷先人,穿梭歷史的心境,一起來歡渡「五日節」穿柴屐趲鯪鯉的傳統民俗。

古早習俗 代代相傳

在南屯老街,每到端午都會舉行傳統的慶祝活動-穿木屐趲鯪鯉。傳說清末為貓霧社獵場的犁頭店(南屯)一帶,是鹿、兔、鯉、鯪鯉等動物成群棲息之地,但隨著屯墾開發有成,南屯的草原森林皆變成水田,獸類漸次消失,唯獨掘穴而居的鯪鯉存活下來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鯪鯉屬哺乳類動物,「其形肖鯉,穴陵而居,故曰鯪鯉,而俗稱穿山甲。體長三尺許,體上被甲質鱗甲,性嗜食蟻」。犁頭店有個古老傳說:「穴陵而居的鯪鯉,因趲入至商家聚居的犁頭店老街地底下而得以生存。傳說有冬眠習慣的鯪鯉,若至盛暑時期仍嗜睡不起,地方上的收成就會不好。因此到了酷熱的端午節,若仍未聽見鯪鯉趲動的聲響,住在犁頭店老街的居民,便『厝邊頭尾』相招而來,你敲鐵盆我打鍋蓋震天價響地敲打,意在吵醒穿山甲,使其不再沉睡。」這個傳說在犁頭店代代相傳,已故的南屯里里長張宗雄靈機一動,將敲鐵盆打鍋蓋吵醒穿山甲的傳說方法,演變成「穿木屐趲鯪鯉」的社區文化活動,藉活動勉勵里民若能在端午節正午勤奮努力,必可使今年有所豐收。

歡樂踩街 熱鬧滾滾

端午節這天中午,老老少少幾百人穿著柴屐,一起開開心心的走過南屯老街,喀拉~喀拉~用力蹔著腳步,看是不是可以「蹔破店阿嘎」,把厚厚的柏油用力踏破,好吵醒傳說中沉睡的鯪鯉。

在街尾等著從老街口出發、走過萬和宮繞過黎明路再繞回南屯老街的柴屐大隊的,是一輛載滿剉冰的車子,見隊伍到來,車上的人立刻給予剉冰突擊,白花花的冰晶有如天女散花般滿天飛舞,大夥兒沒大沒小,開懷嬉鬧,是活動的最高潮。

緊接著長長的四人組柴屐登場,這是考驗團體默契與腳步協調的最佳時機,看似簡單的柴屐,一穿上去走起路來可不容易,越團結的隊伍腳步舉起就越整齊一致,一、二,一、二、踩出很有精神的節奏感,看似笨重的柴屐竟也可以走得飛快,甚至跑起來,發出有趣的聲音。

出外遊子 共襄盛舉

端午節當日,平時分散各地忙碌的南屯年輕人,均會趕回來參加民俗盛會,三五好友相約組成一團,頭綁布條,抱著必勝的決心參與競賽,當腳踏著柴屐扣扣扣的出場時,那陣仗真是讓人眼睛一亮,個個更是勇氣無敵。隔壁的帥哥隊馬上下戰帖,柴屐人龍開始拼起速度,可就停不下來,每個無不賣力往前吆喝而去,場面相當熱鬧。阿公帶著孫子也串上長柴屐,貼心的抓著害怕的小手,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走;媽媽則領著幾個小鬼頭串上柴屐,就像是母雞帶小雞,畫面溫馨有趣。而年輕小夥子貪快求急,整條人龍總是跌個宛如猛虎前撲一般,但又馬上爬起來,精神抖擻地報數,協力往前踩。

每年在南屯舉辦的慶端午民俗活動,除了踩柴屐之外,還有擔米、翁揹婆、滾鐵圈、同心協力等古早活動輪番上場;此外,現場還有聞名全臺的民俗飲食麻芛湯大招待,累了、渴了,喝上一碗,消暑退火。今年端午,想體驗臺中特有的端午氣氛嗎?歡迎端午節正中午到南屯老街,感受一下穿木屐趲鯪鯉的樂趣。

端午節與你有約 走!到南屯踩街去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