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

三區一體 大甲 大安 外埔 呷了平安擱ㄟ補

大甲武藝文化發達,推廣傳統舞獅技藝頗有成果。
日南車站屬於木造車站,充滿古典的氣息。
秋天時,大安溪畔的銀色芒花與彩繪火車,交織出絕美的畫面。
大安水簑衣是瀕臨絕種的珍稀植物。

資料來源:悅讀大臺中/ 鄭偉殷 撰文&羅友辰、楊智仁 攝影&臺中市政府 圖片提供/2012-07-26


在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,從月眉山西向直抵臺灣海峽,媽祖庇佑著這塊豐饒的土地、守護著世世代代的子民,讓位處臺中市西北一隅的大甲、大安、外埔連成一氣、三區一體,形成「甲安埔」,顯得格外獨特而幸福。

受到媽祖疼惜庇佑的「甲安埔」,積累了宗教、觀光、產業、文化等各方面可觀的「軟財富」,逐漸發光發熱,使得公部門也雄心勃勃地展開各項計畫,準備串連、夯實、擴大現有的豐厚資源,讓這塊神佑之地成為大臺中最閃耀的寶石。

大甲 不可思議的人文詩篇

大甲詩篇,古早,又滿是淚痕與血漬。鐵砧山上的平頂遺址,飲盡三千年風雨,石刀、石錛、箭簇,散落一地,彷彿戰士才剛驚惶地逃去;山腰,紫竹寺旁的番仔園文化遺跡,也有七百年的歲月見證,是道卡斯族原住民與鄭氏部將生死存亡的古戰場,落日來照,猶有英雄映紅。

然後,渡海成為一種風潮。清康熙40年(西元1701年),18世紀的第一個年頭,渡過黑水溝的閩、粵籍漢人從大安港上岸,開墾九張犁、日南、大安及鐵砧山腳等荒埔,五年後,大甲已形成一個小型市街,以此為據點,四方打拼。

轉眼兩百年,春來秋去,歷史足跡印記在古城巷弄間,惦念在想念的綺窗旁,隨著風,歸人過客皆可依循詩行的隱喻,仔細推敲大甲豐厚的往昔,以及華麗粉墨下綿延難捨的情懷。

媽祖庇佑 福澤廣披

每年,鎮瀾宮都會湧進百萬信眾和觀光客,參與大甲媽盛大的遶境進香活動,鞭炮、陣頭與虔誠的心意,充盈在古城街頭、巷尾,一起見證西部沿海媽祖信仰圈驚人的凝聚力、感染力,均霑媽祖無遠弗屆的福澤庇護。

平日,鎮瀾宮依舊是大甲人生活的重心,小鎮風情依偎於其四周,美食匯聚、糕餅飄香,少了善男信女,多了認真打拼的樸實身影,廟口前、市場邊,到處可見旺盛的庶民經濟活力。

如今,大甲媽持續庇佑著這塊土地,激發各種以媽祖為主題的創意,如鐵砧山雕塑廣場上的千里眼、順風耳,也如鎮瀾宮的媽祖公仔、好運潮T及四季籤,更帶領著大甲走上國際舞臺,成為臺灣傳統宗教文化的莊嚴象徵,吸引全世界的目光。

平時,各路武林高手群聚市立三級古蹟文昌祠,打拳練藝、教授後學,左側廂房則擺放著各式武器,以及匠師手工打造、型態各異的臺灣獅頭、虎頭、麒麟,其中,四年前由五十三庄各武師合力完成的金獅頭,高六尺五吋、寬七尺二吋,氣勢磅礡,成為「傳統武藝文物館」的鎮館之寶。

大甲區舞獅技藝委員會主委梁其隆指出:「每年暑假,我們都會舉辦武藝、舞獅、鼓藝研習營,以國小學生為主要招生對象,由熱心的武師、志工指導,每期至少有一兩百人報名,得以維持傳統技藝於不墜。」

應觀眾要求,武師紀賢雖然年事漸長,但仍在文昌祠前的廣場上打了一套漂亮的鶴拳,意猶未盡,還和另一名高手操起拿手兵器廝殺,正午烈日閃爍於刀劍交鋒,彷彿又回到開墾時代,保家安邦的艱困歲月。

發掘歷史 風華再現

大甲區公所人文課課長洪孟棻是大甲人,最喜歡鐵砧山中正公園內風姿綽約的山櫻、黃金風鈴木與油桐花,以及永信運動公園慈航普渡的白觀音銅像,然後,望著臺灣海峽暖暖的夕陽西下。「清晨或黃昏,散步來此,心思沉靜,擁抱滿園的綠意,煩慮皆除。」

站在鐵砧山上國姓廟前,望向清領時期的大甲城,四座城門依舊穿梭著雜沓的步履,城內的媽祖廟香火一如往昔般地鼎盛繚繞。洪孟棻感觸良深地說:「我曾讀過一本蔣勳的書,講城市的記憶,他說,一座城市如果沒有記憶,便沒有認同。因此,我們要不斷去發掘記憶,重現大甲的光榮。」

走進21世紀的城內,城牆消逝,城門也渺無蹤跡。「但是,經過地方文史工作者鍥而不捨地考證、搜尋,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確定四座古城門的遺址所在,例如,文昌祠就是以前的西門,林氏貞節孝牌坊則是南門。」洪孟棻興奮地表示:「雖然城門還很虛擬,但如果能夠爭取到經費,我想在四座城門遺址上設立標誌和解說牌,並將舊城區內的歷史景點、名人故居一一找出,然後織串起來,重新拼湊一幅記憶拼圖,讓來到這裡的遊客能夠認識大甲精彩的過往,也讓本地人得以堅定地認同這座了不起的小鎮。」

傳產科技 多元並陳

大甲的詩篇,不只圍繞在媽祖與歷史的主題上,這座藏龍臥虎的城鎮,還有一些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的產業,從手工藺草編織到高科技碳纖維自行車,每一則成功故事的背後,都滿含辛勤的汗水與淚水,讓人悸動。

藺草編織應該是大甲最出名的傳統產業,而且,交織著不同族群的智慧、技藝,從清初道卡斯平埔族婦人到大安溪下游採取藺草編織草席起始,傳承給漢人,歷經日治時期,由日商洽請大甲西勢庄婦女編織成藺草帽行銷國際,再到現今工藝級的精緻作品,成為這座移墾聚落特有的族群融合象徵。

捷安特則有不同的品牌故事。創辦人劉金標說,當初,巨大機械(Giant)是由八個人合作創業,由於大甲人佔多數,自然選在大甲設廠,三十多年來,捷安特成了大甲人最引以為傲的產業之一,許多大甲子弟也投入捷安特的生產線,甚至還有全家都是巨大員工的情形。

古典小站 煙雨月臺

遊走完大甲,也可以選擇搭火車停於日南,一個九十歲的古典小站,先欣賞不等斜的木造屋頂、遮雨棚,品味牛眼窗、閩南式砌牆,以及煙雨月臺,感受離別與重逢的滋味。

再走進大甲。或是攜手漫步於大安溪舊橋,猜火車、聽落日;或是直驅日南九里海邊匠師的故鄉,看薪傳獎老師父帽蓆編織藝術的巧奪天工、騎自行車穿梭於向日葵花園與松柏漁港;或是來到鎮瀾宮前,吃芋頭大餐、鐵山豆腐,品嘗各式糕點、酥餅,體驗老城的前世今生,感受這個神佑小鎮紮實、深刻的人文風土,閱讀大甲的歷史詩篇,下定決心,愛上她的頻蹙與笑靨。

大安 歷史搖曳水蓑衣

大安,有一個歷史的港口,曾是「甲安埔」的海上門戶,也是前進開發大甲平原的根據地,更是唐山客的鄉愁距離原鄉最近的所在。港淤、路移、漁竭之後,大安一度隱入歷史舞臺的暗處,但移墾精神仍在鄉民的血液裡流淌,一如瀕臨絕種卻又成功復育的大安水蓑衣,即使海風孤寂,仍能一步一腳印,等到掌聲再起。

古宅老街 流連忘返

體驗大安的歷史面可以從三棟豪宅大院著手。頂庄黃宅走巴洛克結合傳統三合院的「中西合璧風」、南庄莊宅走四條護龍及琉璃山門的「農村民宅風」、松雅黃宅走的是更純粹完整的「閩南建築風」,三棟「豪宅大院」,建築風格迥異,但雅致魅力則同一,穿梭之、緬懷之、吟詠之,樹影斜陽也隨之舞動,讓人流連忘返。

此外,海墘村和安宮旁有東西、南北二老街,往昔與中國海上貿易頻仍之時,酒館旅店櫛比鱗次,歌舞昇平;現在,美人風韻猶存,海關彷彿依舊人聲鼎沸,家戶門上的劍獅繼續鎮邪制風,保佑這群善良的住民。

觀光產業 獨特優質

來大安,還可悠閒舒適地騎著腳踏車去大安休閒農漁園區,看溫寮漁港的燈塔、海岸滿布的風力發電機,體驗定置網捕魚苗與文蛤養殖,看漁港旁的紅樹林,然後由木棧道走到紅樹林中的休憩涼亭,向大自然學習生態和諧的真諦。

最值回票價的,是到溫寮漁港南岸的一處水塘中,看臺灣特有的珍稀植物--大安水蓑衣,如何在濱海水澤溼地卓然重生、迎風美麗。

當然,來訪大安,一定要體驗、品嘗遠近馳名的農特產品,傳統農作如稻米及充滿臺灣人民飲食創意的各種米製品,新興農作如西瓜、苦瓜、蔥,均以高品質著稱。

大安區農會秘書兼行銷部主任許明鏡更推薦大安農會酒莊,以及利用酒粕飼養的豬隻後腿肉混入金香葡萄酒製成的「安農香腸」,口味鮮美獨特,是非常搶手的伴手禮。

外埔 臺灣的普羅旺斯

外埔是一個物產豐饒的河階區,號稱臺中的「酪農之鄉」,也有人以「臺灣的普羅旺斯」稱呼這片景觀獨特的土地,名產海藻豬、大甲東陶和美酒,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肯定與喜愛。

在興盛的酪農業中,臺中市農業局輔導、神農獎及國家人道飼養獎得主連錦樹經營的高登畜牧場,是備受矚目的一顆珍珠。連錦樹說:「我們以澎湖海藻萃取的飼料飼養豬隻,不用抗生素,長成的海藻豬豬油在常溫下不會凝結,含有豐富Omega3,鮮嫩美味、健康養生。」

如此神奇的海藻豬,連國宴主廚阿基師以及化身為「阿強師」的市長胡志強,也都為其健康、美味背書,而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也因其肉質滑嫩的口碑,不遠千里聞香而來。

精緻陶藝 好評遠播

外埔大東村(昔稱大甲東),素有「臺灣景德鎮」的美譽,西元1902年,即至今剛好一百年前,福州陶師林景洄來到這個盛產高黏性陶土的地方蓋了一座窯廠,開啟了大甲東陶精緻高品質的生產大業。

大甲東陶是採取福州派的「土條盤築法」(又稱「擠胚」或「手擠胚」),以傳統手工陶瓷技法製作大型器物,如大水缸、角缽、酒甕、菜脯甕、油甕、米甕、缽、罈、罐等日常用品為主,堅固耐用,甚獲好評。

近年來,因塑膠製品充斥,促使大東村的陶器產品也隨著時代變遷而調整生產策略,開始製作精緻花盆、仿古浮雕花瓶,以及古色古香、外層釉光滑、色彩鮮明的仿古陶藝作品,但口碑依舊。

美酒美景 名號響亮

外埔美酒名號響亮,民營酒莊、酒廠更是全臺首屈一指,映襯著當地田園美景,不必飲酒亦可醉人。

樹生休閒酒莊藏身於外埔山區,有一個全臺灣唯一的酒莊酒窖,葡萄成熟時,漫步走在超過五十年歷史的葡萄老欉下,一面啜飲樹生自釀的特級紅酒、白葡萄酒或是冰釀甜酒,彷彿置身於普羅旺斯的畫景之中。

位於大安溪畔的萊嘉酒廠,採用完全手工、沒有任何添加物的「純糧固態發酵」古法釀造高粱美酒,偌大的廠房內,每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的進行著,終於生產出「愚公」58°特級高粱酒,不但屢獲國內外金牌,更是唯一入選「臺中十大伴手禮」的酒品,為外埔美酒打下響亮名聲。

於是,「甲安埔」成為緊密一體的美麗呼喚,一個再次閃耀的驚嘆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